我们怎么这样……「随地大小班」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人物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客户, 电脑, 电话, 朋友, 北京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无
相关议题:远程办公/居家办公, 工作时间
- 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正在消失,许多人在旅行、医院、家中等各种场所被迫加班,工作空间无处不在。
- 科技的发展让员工随时在线,远程办公反而让加班成为常态,休息时间被不断侵占。
- 重要的个人时刻如节假日、家庭聚会、甚至手术恢复期间也难以摆脱工作的打扰,员工无法获得完整的休息。
- 频繁加班导致员工错过与家人朋友的相处和个人生活,真实生活被工作吞噬。
- 长期过度工作让许多人习以为常,甚至在遭遇意外或生病时也优先考虑工作,反映出劳工权益的弱化。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前不久,一则网络热帖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帖主记录了暴雨天的重庆,一位女士在躲雨时还不忘在路面对着电脑工作的场景。几千名网友在帖子下留言,讲述自己「随地大小班」的心酸故事。有人因为电脑按键坏了,在曼谷步行五公里找网吧加班8小时,还遇到同样来网吧加班的同胞;还有人正在跑马拉松,忽然被拉入电话会议,领导说,「你用耳机听着就行,记得关麦克风」。
为了深入了解大家的加班故事,我们发起了一个征集,想知道,大家都在什么奇怪的地方加过班?那时的感受是什么?
翻看大家的来稿,我们发现,这些故事中,最明显的共通点是——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几乎已经消失了。过去,加班是一种「时间的延长」,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加班不仅是「时间的延长」,还成了一种「空间的侵入」,餐桌、卧室、地铁、马路边,都可能是临时办公室,只要有手机和电脑,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工位。无论是和家人团聚的大年三十,还是术后麻醉刚刚苏醒,都有可能成为加班的时间节点。
美国教授玛丽莎·克拉克长期研究过度工作与职业倦怠,她在新书《Never Not Working》(永不停歇)中写道:「真正的过度工作,不只是时间太长,而是那种——无法休息的感觉。」科技让我们时时在线,拼命文化让我们不敢离线,疫情又进一步模糊了界限——研究显示,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的日平均工作时常都延长了两到三个小时,我们以为远程工作带来了自由,实际上,却让「加班」变成一种新的常态。
工作本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却成了吞噬生活的主角。「随地大小班」听起来荒谬,却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应该是这样吗?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吗?我们应该重视的事情是什么?除了自嘲和苦涩,在这个无处不工作的时代,我们还能怎么办?以下,是来自你们的讲述——
文|枕木
编辑|金石
加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加班
全世界好像已经没有一片没有班味的净土了。大家「随地大小班」范围之广大,地点之离谱,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硕文 上海 33岁
瑞士牛马旁边工作。
@宇航员 深圳 31岁
在冰岛的瀑布下面开会议。
@施委员 香港 42岁
在北极圈内格陵兰岛伊路利萨特旅行时突然被要求回工作邮件。
@pupu 天津 40岁
去年在新西兰旅行,晚上老公孩子睡了,我在各种地方开会,比如酒店的厕所用行李箱当桌子。最离谱的是在皇后镇的假日酒店,晚上十点我在酒店大堂打微信聊工作,旁边有一个东亚大叔在加班,而远处一群白人在玩非常简单的猜词游戏。
@奈美 厦门 34岁
十一假期请了三天假去意大利和法国玩,结果开局第一天就一边在梵蒂冈博物馆跟着导览参观,一边到处找信号review报告。(照片是终于改完报告同事确认发出后,国内已经快九点,我们的导览也结束坐在花园里抬头看到蓝蓝的天空,感慨这么好的天气我却过去了一个上午才终于抬头欣赏)
@zephyr 南京 25岁
玄武湖旁的傍晚,大家都在散步,石凳上有人在用笔记本办公,她还是半蹲的姿势。
@zackin 深圳 27岁
背着电脑在华山脚下的肯德基完成了一个法律意见,当然,电脑也带上了华山;没有带电脑的情况下在泰国素万纳普机场用ipad完成了证据的组织、质证。从此,无论何处度假,我至少得长在电脑或者ipad上。
@子子 温州 35岁
今年休假期间,全程捧着笔记本加班。一会沟通融资,一会对接政策处理。一会填写投资项目进度表,一会给银行沟通授信流程,从机场到酒店,从长白山到图们口岸都留下了我身为牛马的身影。
@美丽又神秘的中国女人 苏州 28岁
在迪士尼看见了一个大哥拿着电脑干活。
@熙和 北京 23岁
在一家互联网中厂实习,同事休假期间有工作需要他线上会议推进,他进入会议第一句话是「我现在在景点排队,马上要漂流了,我们快速碰一下哈」,觉得有点好笑但笑不出来。人的时间已经被工作全面入侵,哪怕是休假也不能获得完整的时间。
@川川 北京 25岁
在自驾西藏的路上,三位小伙伴只带了一个电脑,结果电脑成了每天上午最抢手的东西,必须轮流严格安排好时间轮流用,三个人打工作电话也是排队一个接一个地打。而且西藏很多山路没有网,为了开一次线上会议要用到三个人的热点,没抢到电脑的人只能用手机wps办公。本以为不带电脑就可以逃过一劫,结果该干的工作还是要干。
不分时段,不分境遇,无条件加班
人类需要仪式感,但工作已经基本入侵了所有「重要时刻」,人们在跨年倒数时加班,在看演唱会时加班,在过生日时,在婚礼当天,甚至手术刚刚结束麻醉还未完全过去时,工作已经来临。
@candy 北京 36岁
2024年跨年,倒计时烟花的前几分钟,还在和客户打电话。
@奕婷 北京 27岁
大年三十,起飞前还在大兴机场狂剪视频……一个新媒体人的自觉是要赶上每一个热乎的爆点。
@伟裙 广州 21岁
昨天刚刚经历,在告五人live house开场前5分钟的等待时间里还在狂回飞书信息,下午出发前化妆的间隙还要处理工作事务。很神奇,明明6月底才刚毕业,明明才入职5个月,明明上个月才过21岁生日,居然已经成了总是被工作侵占生活的老上班人了。
@竹子 上海 28岁
2024年过年调休的时候,周日应该补班的,我请了假和朋友去韩国看演唱会。正值月初上报数据的关键时刻,有个数据有问题必须我上线处理。实在是没办法,舞台上爱豆在唱跳,看台上我给自己开热点努力赶报表。
我当时瞬间觉得,哇,台上的爱豆在上班,我也在上班,我们也是共同工作的关系了。区别是他们赚得多还很享受,而我为了尽快做完只能把现场当bgm。
@杨咩咩 南昌 29岁
去医院检查突然被告知要做手术,太过突然工作完全没时间交接,手术是腰麻,还没从下半身消失的神奇体验中缓过来,一回到病房就开始回复企业微信,隔天一早就让我妈把电脑拿来医院疯狂赶进度。
月儿@西安 27岁
结束了上海的出差,刚好到假期,于是准备回家。一路从机场到高铁站,从高铁站到汽车站,加班个不停。感谢当时县城汽车站保安亭的大爷,让我可以趴在他值班室的凳子上加班。我打电话说投资额,又趴在这哔哩啪啦敲键盘。乡亲们会不会觉得我很装啊?
@小熊 福建 37岁
给母亲换寿衣时,上级不断来电。重组家庭,母亲生前提出与第一任丈夫合葬,因此虽然母亲在世时兄长极其不孝,白事仍在同母异父的兄长家办,因处理来电,被兄长父亲家亲戚斥责,极其难堪委屈。
@Cloris 广州 35岁
在做运营的那几年,客户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公司,崇尚狼性文化,几乎就没有下班的时候。当甲方不下班,乙方也不可能下班。在每个周末和假期,如果要外出一定要随身带电脑,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让你写个稿改个稿发个稿。麦当劳、马路边、车站、高铁上、电影院、KTV、咖啡店、宵夜店、酒店……都曾是我的「工作场所」,客户消息一到,就得打开电脑,连上热点开干。甚至在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在改稿。
我们错过了什么?
加班的尽头,是错过。错过朋友的饭局、错过家人的庆生、错过假期的阳光,直至错过真实的生活。
@猫 云南 35岁
在与朋友聚餐中,放下筷子,拿起点菜的笔和桌上的纸巾,统计支行当日业绩。
@六六 天津 26岁
明天就要27周岁了。这是26周岁,上班第三年的日子里发生的最难过又最难忘的一次,和好久不见的朋友周六一起出门,半路因为要发公众号,玩耍的地点从饰品店到网咖。人生第一次,刷朋友的身份证进网咖,只为按时做完公众号。
@莫莫 广州 24岁
前段时间从广州飞到北京出差,一共只停留三天,第一天朋友加班到凌晨一点,没赶上趟约饭;第二天说好了下定决心今晚不加班了一定要一块儿吃个饭,结果准备下班的时候开始开会,两个人等到晚上八点才见上面,找了一家铜锅涮肉边吃边聊最近的状况,吃着吃着客户一个需求电话,朋友立刻化身「表姐」,打开Excel一通操作,边做边电话解释每一个数据的来源,吃着吃着饭桌变成了办公桌,嘴里的羊肉也开始变得不是滋味。
@白茶 西安 30岁
当时最好的朋友来上海找我玩,恰逢项目测试期,忙得要命。她飞机晚点,到我家楼下已经夜里11点,我刚下班,原定的接风大餐也没了,只好在楼下馄饨店要了两碗馄饨,我报表还没做完,坐在馄饨店又打开了电脑。当时朋友在读博,从未上过班,看到焦头烂额的看电脑的我,感叹了一句:「这就是大城市的白领吗?」当然,我后来给了她更大的震撼,因为周末我们去了迪士尼,她去买买买,我坐在地板角落继续写复盘报告,顺利达成了在最快乐的地方加班的成就(苦笑)。
@Fancy 东莞 35岁
在还没有失业时,地产策划就是随地大小班生娃都得看项目节点安排的工作岗位。当时提前约好了回家乡海边玩,正好临项目筹备开盘,驱车300公里回去赴约了。但结果就是朋友们打麻将玩通宵,我改方案到深夜。
@花花 辽宁沈阳 38岁
周六陪妈妈采耳时,接到领导通知要数据,防备随时而来的工作,笔记本电脑一直在车里,当即拿出电脑在采耳店前台工作。滑稽,有趣且心酸。
@NiceMM 济南 39岁
两年前,有半年多的时间,每周六线上开周例会,每周末不管去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和耳机。外出途中在车上开;周末陪孩子户外活动,在帐篷里开;其中一个周六中午,全家大团聚给妈妈庆祝66周岁生日,饭吃到一半,我从酒店找了一个空闲包间开腾讯会议。
@妮姐 沈阳 52岁
孩子小时候的假期,我和同学一起带孩子去她公婆家里玩,那是河北省的乡村,很悠然的生活,孩子们和老人们都玩得很开心。但我还是有篇稿子要赶出来,于是就爬上了同学公公婆婆的屋顶,坐在屋顶晾晒的满满的金黄玉米棒子中间,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绞尽脑汁写那篇稿子。孩子们找我下来玩,同学家孩子的爷爷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跟她俩解释我的行为,以及不能下来陪她们玩的原因,就说「你妈妈在写作业」。十六七年过去了,这个画风离奇的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可可 新疆 23岁
实习律师就是随叫随到便宜且好用。随地大小班的场景太多了,比如跟师父(就是我的指导律师我们团队的老板)晚上参加酒局喝了三杯白酒后十二点到家,他一个电话要材料,我就得起来加班;再比如周末跟男朋友一起约了特窟,路上接到电话领导要材料,OK约的特窟不看了,就在车上开始写文档,好多次了,我跟我男朋友我俩一个属牛一个属马,天选打工人,出门都必带笔记本,有一次我俩前后脚接到领导电话,车停路边,他在主驾抱着手机查数据,我在副驾抱着电脑改文件。配图是下班了,穿过小公园回家的路上,接到电话后就开始在公园写文件。
要警惕,要思考,要改变
面对长久的过度工作,这是常态,还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异化?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爪爪 深圳 40岁
前几年暑假,休假带娃出行。办好入住安顿好孩子,打开电脑处理OA。第二天收到下个节点的小伙伴发来的灵魂拷问:咋滴半夜还在过OA呢?这不,接下来还要抽空看到了哪里,逐个催办。假期一边貌似放松,一边却得随时惦记follow,看着窗外的荷塘月色,默默敲着键盘。想着:我这是在做什么大买卖吗?
@北极 36岁
当年生娃整个孕期都很忙碌,一直以工作为重,产检大排畸的时候,独自一人躺在做B超的床上接客户电话。娃后来被诊断为孤独症,也从当年那个公司离职了,只是好像我无论换到哪里,都是一直忙碌。
@天线宝宝爱大鱼 新疆 34岁
国庆假期后生病住院,期间仍需填报各种表格,上报信息,转发通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呆呆地望窗外的天空,看玻璃中映出的高楼一角,放空自己,很享受从工作中脱离出来的感觉,但钉钉群里的@总是让人不得不拿起手机。明明都说单位离了谁都转,有时纳闷自己怎么就是那么重要的「砖」?
@旗灵 北京 30岁
那天早上我骑电动车经过医院门口,被转弯的车刮倒在地。保安跑过来问我情况,还没开口,身后就传来其他骑车人的喊声:「快挪到路边,别挡道!」 我手脚并用地爬起来,保安帮我把车推到路边。司机下车询问时,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我要赶着上班。」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匆匆留了电话我就继续赶路。 骑出几分钟才突然意识到:一个人被车撞了,围观者催着挪车,被撞的也只想着上班——只要没死就得接着赶路。这是正常,还是畸形? 甚至在北京,出地铁时若没提前准备好乘车码都会遭人白眼。这可以理解,因为赶不上一趟车意味着多等几分钟,转乘几趟就可能多站二十分钟,谁都受不了。 我们都在上班的生死时速里。
@周一 银川 25岁
那是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找不到工作时焦头烂额,找到之后每天焦虑。我负责公司几个账号内容发布,大领导时不时会在群里甩几条链接,我就得编辑发布,问题是他经常不定时甩链接,手机又不能发布,导致我经常晚上吃着饭或中午吃着饭就开始放下饭碗编辑发布。看内容并不是什么着急万分的具有时效性的东西,我单休的周末出去吃饭的时候都带着电脑,然后果不其然,在过了饭点人头稀少的饭店里就那么打开了电脑开始敲敲敲,服务员来回看我,自己好像什么公司离不开的业务顶梁柱需要随时随地处理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单子,但我其实只是一个月薪三千还没给交社保的小卡拉米。
@一派 29岁
钱钟书先生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今天我们总把「班味」挂在嘴边,随时随地大小班似乎成为了一句轻松的调侃,但我也时常会想,如果一个人甚至没有安静享受一场晚霞的自由,这样的生活真的有意义吗?把不合理的东西普遍化,把该反思的东西娱乐化,这真的是我们该做的吗?
我和工作的关系就像798那个大米里找金米的艺术展,我一直在蹉跎的岁月努力寻找上班的价值,可惜到现在也没找到。
@某宰今天也在元気地入水 25岁
在广告乙方快三年,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甚至通宵、带病上工、假期随地大小班那都是常有的事。在前司那些年的100多个周末/假期,无论是简单的外出还是去医院看病,我都得随身带电脑,赶文案赶方案以及应对客户随时可能下达的新需求。甚至之前我们组有同事家人去世请了丧假,人在殡仪馆时天降客户需求电话,领导也在群里追责,他于是被迫在亲人的遗体旁打开电脑加了两小时班,甚至他丧假结束回来后还被领导批评应对得不够及时……
我看网文没有十年也有八年了,我敢说我看过的这么多职场小说没有哪个桥段比我的这段经历更离谱。入行前有个求职指导机构的老师劝过我不要做广告,尤其不要去乙方,我直到现在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工作的可持续性到底有多差,难怪那么多广告公司里超过30岁的寥寥无几……行业外的人总以为广告行业光鲜亮丽,但只有围城里的人才知道这个行业多辛苦,薪资(尤其是刚入行那几年)低得可怕,加班时长却远超互联网行业。用身心健康换来一个「都市丽人」的外在形象,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一份正常的工作至少不应该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得每周去医院报道做理疗才能让身体恢复到能上班的程度。我刚毕业时认为理想中的工作应当要能让人从中不断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同感,对社会有切实贡献或者意义,但在现在我已经不再奢求work-life balance了,只祈祷我的工作首先能保证身心健康,其次薪资对得起付出和实绩——在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看法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必须得作出改变了。
一些来自你们的去班味办法
@月儿 西安 27岁 职员
逛菜市场。
@人活着就是为了旅行 上海 25岁 审计
收集各种各样香味的护手霜,上班时候涂。香氛可以解压。
@一派 北京 29岁 编辑
和同事一起吐槽领导,大家的文采都太棒了。
@zackin 深圳 27岁 律师
游泳,完全杜绝电子产品,有正当理由隔绝社会的任何活动。
@莫莫 广州 24岁 职员
一天时间扔掉手机,整个人沉浸到大自然里,让阳光把身体晒透,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让自然环境像活性炭一样把身体里的班味彻底吸走。
@奈美 厦门 34岁 外企职员
哪有什么办法都是硬撑罢了。
@竹子 上海 28岁 职员
不定期看演唱会来调节情绪,买一些可爱的摆件装饰工位。
@可可 新疆 23岁 实习律师
谈恋爱,谈恋爱之后我情绪稳定了很多,伴侣是我的充电宝,我们异地,周末见面,就这样每周盼着周末熬过来了。
@旗灵 北京 30岁 记者
我曾尝试为工作赋予意义、增添趣味,比如做成升级打怪的方式自己奖励自己,最后却发现都是徒劳。最好的方式,是在下班后彻底忘记它,尽量将工作与生活划清界限。尽管这并不容易。
@杨咩咩 南昌 29岁 采购
买一个木鱼敲敲吧,功德+++++1。
图源剧集《我,到点下班》
点击图片购买《人物写作课》↓↓↓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