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的物流仓 那些打零工的人们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钱江晚报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打零工, 零工, 杭州, 仓库, 老家, 商品
涉及行业:交通物流业, 邮政/快递, 货车/物流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浙江省
相关议题:就业, 工资报酬, 工作时间, 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中高龄劳动者
- 仓库在“双十一”期间订单量激增,用工需求大幅增加,零工每天都在招,最多时一天招近千人,主要招45岁以下体力劳动者。
- 零工与正式工在工作内容、福利待遇上没有明显区别,零工同样享有高温补贴、节日礼品和免费工作餐。
- 零工的工作时间为上午9点到晚上7点,按小时计酬,每小时20多元,工作内容以分拣、收货、补货等体力劳动为主。
- 零工大多来自外地,在仓库附近临时宿舍居住,六人一间,工作之余可互相交流、娱乐,形成一定的互助氛围。
- 多数零工将收入寄回老家,用于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部分人希望通过打零工在杭州扎根,成为“新杭州人”。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暂时过渡的丈夫,攒钱学车的小伙,想成为“杭州人”的女汉子…… “双十一”前的物流仓
那些打零工的人们 本报记者 杨云寒 文/摄
“双十一”临近,位于钱塘区白杨街道的杭州综合保税区海仓科技保税仓库迎来一年一度的繁忙。
面积近2万平方米,仓库里存储的商品,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四季发往全国各地。
半个月前,“双十一”促销活动悄然开启,保税仓库订单量激增,比平时翻了一倍,比去年同期多了30%。
仓库一度进入用人高峰,最多的一天,招了近千名零工。
海仓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零工每天都在招,双十一到过年这段时间,需求量会更大一些:上岗前会进行面试,因为大多是体力活,招募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来这里的零工,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杭州人。”
第一天就分拣200多个快递,四川小伙打算干到年底
10月29日,30岁的四川人小郑第一天来上班。他穿着蓝色的零工马甲,站在分拣区的长桌前,小心地将不同种类的商品分拣到一个个快递纸箱子里,再用胶带纸封好。这样的快递,他一天要分拣200多件。
由于是刚接手,还不是特别熟练,小郑得十分专注。
小郑来杭三年,在一家工厂上班。厂子前阵子搬去了别的城市,他没了工作,看到招零工的信息,果断报了名。
小郑还没有小孩,老婆在四川老家上班,平时的工资他自己用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会寄到老家:“男人负责养家是应该的。”
打零工,对小郑来说是个过渡。上午9点到晚上7点,每小时20多元工钱,他一天体验下来感觉还不错。
“工友都很亲切,遇到问题大家都会来搭把手。伙食也不错,中饭是仓库免费提供的,四菜一汤,有红烧肉,有香干肉丝,还有炒白菜和炒豆芽……”小郑不觉得打零工有什么面子问题,他也和老家的老婆说了。
他打算一直在这边干到过年,“过完年,再考虑要不要重新找工作。”
一个来体验一个想存钱,他们都选择留下来
24岁的甘肃人小王来了2个月,现在是仓库的收货工。货车从口岸把商品运过来,他要开箱抽检,确认货物没有发错后才卸货。“最近送货的车子比平时多了差不多一倍,肯定是更忙了。”
小王原本他跟着姐姐在宁波的,姐姐跑去江苏发展了,他来了杭州。在杭州3年,小王干过好几份工作,进过厂也做过餐饮,“上一家公司效益不太好,放假了,我就想着打零工试试,没想到一体验就是两个月。”
“找过这么多工作,我最喜欢这里的氛围。”刚来时,正好是高温天,那段时间每天仓经理都会请大家喝冷饮、吃冰棍,还给大家发高温补贴,连零工也人人有份,“感觉在这里,我跟正式工没区别。”
“05后”的河南人小华也有同感:“中秋节那天,仓库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盒礼盒月饼。”
小华来杭州半年,在仓库负责管理纸箱等耗材,经常需要帮工友补货。因为“双十一”,工作量大了,“这么一托盘的大纸箱,平时可以用好多天,现在基本一天就用完了。”
不过他依旧想在这边做,“忙一点无所谓,主要做得开心,而且存钱的目的也达到了,过完年我要用赚的钱去学车,考个驾照。”
两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好像不太在意正式工和零工的区别。他们都住在仓库边的临时宿舍里,六人一间,都是在海仓一起做零工认识的朋友,平时下了班,还可以一起打游戏吃宵夜。
小王爱杭州的山水,每周都会坐地铁去爬一趟玉皇山,小华喜欢下班后打游戏,偶尔和姐姐、姐夫一起聚餐。他们都希望,未来能留在杭州。
辞职后又回来的女汉子,“双十一”有自己的浪漫
老刘是个女汉子,37岁,有点飒。她是仓库的老员工。别人喊她小刘,她会立即纠正“不小了,是老刘”。
年轻时,老刘在深圳的电子厂打工,每天两班倒,5年前“卷不动了”,来杭州当了仓库管理员。
去年年底,因为家里有事,她辞职回了河南老家,过完年又回来上班,身份变成了零工。
她负责仓储区,商品入库要管,出库也要管。从半个月前开始,每天的补货量翻了一番,“一天可以补四五万件货。”
这正是她熟悉的“双十一”节奏。
因为“双十一”,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经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她丈夫在杭州开货车,最近也很忙,“双十一货多,他每天要加班,平时早上八九点出门,现在早上七点多就要出去送货了。”
她觉得,夫妻俩为同一件事忙,也是一种浪漫。
老刘最柔软的时刻是每周末和在老家读初中的儿子打电话,听他聊聊学校里一周的趣事……
她和丈夫暂时租住在公司附近。除掉房租和其他开销,一年能攒4万元:“钱大多寄回老家,家里还有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我们在外面累点没关系的。”
他们都觉得杭州是个好地方,希望能在这里扎下根来,成为真正的“杭州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