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招聘数据提示人才流动新趋势

发布日期: 2025-04-15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统计数据或调查报告
关键词:人才流动, 城市, 大城市, 趋势, 产业, 求职者
涉及行业:交通物流业
涉及职业:
地点:

相关议题:招聘, 人口移动/流动

  • 2025年一季度,跨城市求职者的数量大幅增长,显示人才流动加速。
  • 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因绑定核心产业链,吸引了大量人才。
  • 人才流动的趋势从偏好大城市转向追随产业发展的城市。
  • 在AI时代,服务业在大城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制造业岗位更易被AI替代。
  • 大城市的服务消费多样性催生了更多形态的就业机会。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一季度招聘数据提示人才流动新趋势财新

【财新网】“金三银四”招聘季,哪些城市招聘供需两旺?人才流动呈现哪些新趋势?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制定个人发展策略?

4月15日,第三方招聘平台猎聘发布的《2025一季度人才供求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跨城市投递的人数占所有投递者的81.05%,同比增长23.22%。一线及杭州等新一线城市仍是跨城市投递求职者的主要目的地,但郑州、合肥、东莞、重庆这些产业特色鲜明的新一线城市以超30%的投递增速成为新势力。

来自58同城的一季度人才流动数据则显示,从人才流动方向来看,一线城市“虹吸效应”仍然强劲,北京稳居求职者简历投递量榜首。成都超越深圳、上海、广州,位居一季度求职活跃度第二位。

这些求职热度较高的城市,在过去一年中人口大多呈现净流入态势。(详见财新报道《已有八省份实现人口正增长 人口下降省份各有难处》)这些城市为何能够受到求职者的青睐?

表面上来看,这些都是招聘岗位释放较多的城市。58同城数据显示,成都超越北上广深,招聘需求活跃度位居全国第一。重庆、武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紧随其后,占据多数席位。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些城市正通过绑定核心产业链,吸引人才。

例如,郑州的物流业、合肥的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东莞的智能制造业、重庆的汽车制造业、苏州除生物医药产业外,与宁波均在制造业、外贸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城市通过绑定核心产业链吸附人才。

猎聘《报告》指出,未来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以独特产业为标签的专业型城市,人才流动将加速从“扎堆北上广”转向“跟着产业地图迁徙”。这也反映出人才求职决策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已从地域偏好转向职业发展空间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考量。

58同城也在报告中指出,这一现象与政策加码和产业升级密不可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下,成都、重庆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叠加文旅消费热潮,释放出大量人才需求。杭州依托“直播电商第一城”地位,带动物流、电商等行业发展。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做客罗振宇直播节目时表示,在AI时代,空间的选择变得更加重要。

“从全球趋势角度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人口流动的方向非常明确。即农村向城市发展,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在大城市外围向中间发展。”他表示,“就中国而言,仍未摆脱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流量和体量依次递减状态。流量和体量大小与城市群中心城市大小有关。越大的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所形成的都市圈活力越强。”

陆铭分析,从城市行业分布角度来看,大城市服务业占比高,中等城市制造业占比高,而外围的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业占比高的行业。

因此,陆铭建议求职者,在明白大趋势的前提下,再做个人职业选择。从事服务业的人往大城市发展,如果喜欢在制造业领域工作,那么在中型城市更适合。反过来看,如果职业选择是农民开设农场或者民宿,那么相对而言机会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地方。

另外,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对职业及城市选择也会产生巨大影响。陆铭指出,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岗位容易被机器和AI替代,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赋能下,在大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陆铭认为,目前大规模购房时代基本告一段落。年轻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这会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多样性。大城市的吃喝玩乐相对精彩,相应的,也会催生更多形态的就业机会。

编辑 删除 返回